本报讯(记者 林珊)昨天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

  修订后的课程,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

  二是分量更重。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

  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